[原創]《鬼谷歸藏經》概述
2020-11-03 04:25:05 來源:互聯網
王一博於2019年1月8日貴陽花果園U區
《鬼谷歸藏經》是鬼谷道家重要秘傳經典之一,是《易經》在特定歷史階段的神秘代言人,承載了歷代歸藏門人的歷史使命和任務,雖不乏文采和哲理,但始終沒有以《易經》的重要組成部分的真面目示人。相傳經卦為伏羲氏所創,後老子將經卦傳於鬼穀子,鬼穀子演經卦為二百五十有六卦。《鬼谷歸藏經》內容包括《經卦》和《本經》兩個部分。《經卦》主要是四爻十六卦,而《本經》是十六卦的重卦 卦和爻各有說明(卦辭、爻辭),作為占卜之用。門內相傳為鬼穀子所撰;但本人認為它是戰國後期或秦漢時期的鬼谷道家作品,而並非出自一時一人之手。
《鬼谷歸藏經》是中國道家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,是古代漢民族思想、智慧的結晶,同《周易》一樣,應該被譽為“大道之源”,是古代 《鬼谷歸藏經》是《易經》的重要組成部分,含蓋萬有,綱紀群倫,是漢族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;廣大精微,包羅萬象,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。
《鬼谷歸藏經》一書,並非占卜之書,但乃是藉占卜寫立命、修身、處世、運局。每個卦都是修行中岔路,人身不正,處世即不正。人若生病,事業亦必荒廢。《
鬼谷歸藏經》與其說占卜人事,不如說是記錄人體內的各種病症。《
鬼谷歸藏經》的存在,是互補了黃帝內經人體經絡病症。人體經絡運行不正,就要有是非災厄。
讀《鬼谷歸藏經》,如同讀《周易》,讀完後,周行不易,唯留“中正”二字。
不易者,“中正”之道也。
周行變易,唯留“運局”二字,變易者,“運局”之道也,測局、觀局、用局、佈局、解局之道也。
基本內容
鬼谷歸藏:萬事有歸,藏變不示;經:書籍。
《鬼谷歸藏經》同《周易》一樣,是一本揭示變化的書,由太極陰陽圖和十六卦及二百五十六卦構成《鬼谷歸藏經》典籍之內容。
1、伏羲依照“河圖”之啟示而演成八卦,放大八卦演成十六卦,形成了《鬼谷歸藏經》典籍的核心內容經卦十六卦。
2、《鬼谷歸藏經》以 “無極生有極,有極生太極,太極生兩儀(即陰陽),兩儀生四象(即少陽,太陽,少陰,太陰),四象演八卦,八卦演十六卦,十六演二百五十六卦”。兩儀是對太極的細分;八卦是對陰陽的細分;十六卦是對八卦的細分;二百五十六卦是對十六卦細分。每卦及卦爻的含義有單獨的章節進行釋義。
3、以《鬼谷歸藏經》規律為源頭的中華傳統秘傳文化的
4、《鬼谷歸藏經》規律運用之“無我”和“有我”的二重境界:①、“無我”之境界(道法自然):“無我”境界之古法——“道法自然”。②、“有我”之境界(人道合一):“有我”境界之理想——“大道之行,天下為公”。
《鬼谷歸藏經》,分為“經卦”和“本經”兩部分,《鬼谷歸藏經》是《易經》的重要組成部分。中國的易經博大精深,我多年研究《易經》,提倡辨證研究,用現代的信息方法來詮釋《易經》。中國《易經》的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、宗教、醫學、天文、算術、文學、音樂、藝術、軍事和武術。從十七世紀開始,《易經》也被介紹到西方,並作為變化的哲學運用於現實生活。
經卦
《鬼谷歸藏經》的經卦包括乾卦、坤卦、艮卦、震卦、巽卦、兌卦、坎卦、離卦、亮卦、景卦、聚卦、散卦、實卦、虛卦、靈卦、亡卦等等十六卦。
經卦類象為乾天、坤地、艮山、震雷、巽風、兌澤、坎水、離火、亮日、景月、聚星、散雲、實形、虛空、靈生、亡死等等。
經卦卦序為乾一、景二、兌三、靈四、離五、聚六、震七、虛八、實九、巽十、散十一、坎十二、亡十三、艮十四、亮十五、坤十六。
經卦四爻像如下:
乾卦
[乾卦] 天
坤卦
[坤卦] 地
艮卦
[艮卦] 山
震卦
[震卦] 雷
巽卦
[巽卦] 風
兌卦
[兌卦] 澤
坎卦
[坎卦] 水
離卦
[離卦] 火
亮卦
[亮卦] 日
景卦
[景卦] 月
聚卦
[聚卦] 星
散卦
[散卦] 雲
實卦
有坐標[實卦] 形
虛卦
[虛卦] 空
靈卦
[靈卦] 生
亡卦
[亡卦] 死
本經
《鬼谷歸藏經》本經的上經八十卦中經九十二卦下經八十四卦。
上經從乾為天卦到
[乾] 乾為天(卦一),[坤] 坤為地(卦二),[絕] 水空絕(卦三),[勢] 形水勢(卦四),[灶] 水死灶(卦五),[泉] 生水泉(卦六),[屯] 水雷屯(卦七),[蒙] 山水蒙(卦八),[闕] 空天闕(卦九),[健] 天形健(卦十),[需] 水天需(卦十一),[訟] 天水訟(卦十二),[師] 地水師(卦十三),[比] 水地比(卦十四),[幣] 雲地幣(卦十五),[修] 地月修(卦十六),[煉] 生地煉(卦十七),[獸] 地死獸(卦十八),[活] 日地活(卦十九),[小巨] 地星小巨(卦二十),[投] 星地投(卦二十一),[澀] 地日澀(卦二十二),[配] 月地配(卦二十三),[詩] 地雲詩(卦二十四),[定] 風星定(卦二十五),[秀] 日澤秀(卦二十六),[物] 風日物(卦二十七),[鏡] 星澤鏡(卦二十八),[小畜] 風天小畜(卦二十九),[履] 天澤履(卦三十),[否] 天地否(卦三十一),[泰] 地天泰(卦三十二),[陷] 地空陷(卦三十三),[貌] 形地貌(卦三十四),[測] 月火測(卦三十五),[工] 火雲工(卦三十六),[假] 雲火假(卦三十七),[伐] 火月伐(卦三十八),[真] 日火真(卦三十九),[燃] 火星燃(卦四十),[炮] 星火砲(卦四十一),[焚] 火日焚(卦四十二),[同人] 天火同人(卦四十三),[大有] 火天大有(卦四十四),[數] 月天數(卦四十五),[曲] 天雲曲(卦四十六),[長] 生天長(卦四十七),[滅] 天死滅(卦四十八),[滿] 雲天滿(卦四十九),[才] 天月才(卦五十),[大匯] 星天大匯(卦五十一),[熟] 天日熟(卦五十二),[大明] 日天大明(卦五十三),[大巨] 天星大巨(卦五十四),[謙] 地山謙(卦五十五),[豫] 雷地豫(卦五十六),[沒] 月山沒(卦五十七),[馳] 雷雲馳(卦五十八),[隨] 澤雷隨(卦五十九),[蠱] 山風蠱(卦六十),[臨] 地澤臨(卦六十一),[觀] 風地觀(卦六十二),[烈] 星雷烈(卦六十三),[禮] 山日禮(卦六十四),[噬嗑] 火雷噬嗑(卦六十五),[賁] 山火賁(卦六十六),[起] 山形起(卦六十七),[掌] 空雷掌(卦六十八),[平] 澤形平(卦六十九),[來] 空風來(卦七十),[藏] 月形藏(卦七十一),[由] 空雲由(卦七十二),[舍] 生形舍(卦七十三),[目] 空死目(卦七十四),[引] 風形引(卦七十五),[浩] 空澤浩(卦七十六),[無] 空形無(卦七十七),[有] 形空有(卦七十八),[大過] 澤風大過(卦七十九),[中孚]風澤中孚(卦八十)。
中經從坎為水卦到兌為澤卦共計九十二卦如下:
[坎] 坎為水(卦八十一),[離] 離為火(卦八十二),[張] 日形張(八十三),[惑] 空星惑(卦八十四),[剝] 山地剝(卦八十五),[复] 地雷复(卦八十六),[象] 形天象(卦八十七),[禽] 天空禽(卦八十八),[律] 形星律(卦八十九),[遠] 日空遠(卦九十),[術] 形火術(卦九十一),[洞] 火空洞(卦九十二),[技] 形雷技(卦九十三),[坐] 山空坐(卦九十四),[無妄] 天雷無妄(卦九十五),[大畜] 山天大畜(卦九十六),[頤] 山雷頤(卦九十七),[小過] 雷山小過(卦九十八),[靜] 澤月靜(卦九十九),[袞] 雲風袞(卦一百),[咸] 澤山咸(卦一百零一),[恆] 雷風恆(卦一百零二),[邪] 月風邪(卦一百零三),[消] 澤雲消(卦一百零四),[閃] 雷形閃(卦一百零五),[機] 空山機(卦一百零六),[德] 地形德(卦一百零七),[新] 空地新(卦一百零八),[隱] 雲形隱(卦一百零九),[寂] 空月寂(卦一百一十),[遁] 天山遁(卦一百一十一),[大壯] 雷天大壯(卦一百一十二),[晉] 火地晉(卦一百一十三),[明夷] 地火明夷(卦一百一十四),[家人] 風火家人(卦一百一十五),[睽] 火澤睽(卦一百一十六),[虛] 虛為空(卦一百一十七),[實] 實為形(卦一百一十八),[源] 空水源(卦一百一十九),[下] 水形下(卦一百二十),[蹇] 水山蹇(卦一百二十一),[解] 雷水解(卦一百二十二),[損] 山澤損(卦一百二十三),[益] 風雷益(卦一百二十四),[市] 形風市(卦一百二十五),[單] 澤空單(卦一百二十六),[旋] 生風旋(卦一百二十七),[舌] 澤死舌(卦一百二十八),[夬] 澤天夬(卦一百二十九),[姤] 天風姤(卦一百三十),[萃] 澤地萃(卦一百三十一),[升] 地風升(卦一百三十二),[困] 澤水困(卦一百三十三),[井] 水風井(卦一百三十四),[作] 日雷作(卦一百三十五),[凸] 山星凸(卦一百三十六),[覺]月雷覺(卦一百三十七),[碎] 山雲碎(卦一百三十八),[響] 生雷響(卦一百三十九),[堆] 山死堆(卦一百四十),[革] 澤火革(卦一百四十一),[鼎] 火風鼎(卦一百四十二),[震] 震為雷(卦一百四十三),[艮] 艮為山(卦一百四十四),[漸] 風山漸(卦一百四十五),[歸妹] 雷澤歸妹(卦一百四十六),[採] 星山採(卦一百四十七),[醒] 雷日醒(卦一百四十八),[規] 形山規(卦一百四十九),[厥] 雷空厥(卦一百五十),[策] 生山策(卦一百五十一),[洩] 雷死洩(卦一百五十二),[濟] 生澤濟(卦一百五十三),[吏] 風死吏(卦一百五十四),[碧] 形澤碧(卦一百五十五),[鏈] 風空鏈(卦一百五十六),[罩] 雲山罩(卦一百五十七),[逝] 雷月逝(卦一百五十八),[深] 空火深(卦一百五十九),[上] 火形上(卦一百六十),[穴] 死火穴(卦一百六十一),[煙] 火生煙(卦一百六十二),[豐] 雷火豐(卦一百六十三),[旅] 火山旅(卦一百六十四),[渙] 風水渙(卦一百六十五),[節] 水澤節(卦一百六十六),[飲] 日水飲(卦一百六十七),[凹] 水星凹(卦一百六十八),[食] 星水食(卦一百六十九),[滋] 水日滋(卦一百七十),[巽] 巽為風(卦一百七十一),[兌] 兌為澤(卦一百七十二)。形澤碧(卦一百五十五),[鏈] 風空鏈(卦一百五十六),[罩] 雲山罩(卦一百五十七),[逝] 雷月逝(卦一百五十八),[深] 空火深(卦一百五十九),[上] 火形上(卦一百六十),[穴] 死火穴(卦一百六十一),[煙] 火生煙(卦一百六十二),[豐] 雷火豐(卦一百六十三),[旅] 火山旅(卦一百六十四),[渙] 風水渙(卦一百六十五),[節] 水澤節(卦一百六十六),[飲] 日水飲(卦一百六十七),[凹] 水星凹(卦一百六十八),[食] 星水食(卦一百六十九),[滋] 水日滋(卦一百七十),[巽] 巽為風(卦一百七十一),[兌] 兌為澤(卦一百七十二)。形澤碧(卦一百五十五),[鏈] 風空鏈(卦一百五十六),[罩] 雲山罩(卦一百五十七),[逝] 雷月逝(卦一百五十八),[深] 空火深(卦一百五十九),[上] 火形上(卦一百六十),[穴] 死火穴(卦一百六十一),[煙] 火生煙(卦一百六十二),[豐] 雷火豐(卦一百六十三),[旅] 火山旅(卦一百六十四),[渙] 風水渙(卦一百六十五),[節] 水澤節(卦一百六十六),[飲] 日水飲(卦一百六十七),[凹] 水星凹(卦一百六十八),[食] 星水食(卦一百六十九),[滋] 水日滋(卦一百七十),[巽] 巽為風(卦一百七十一),[兌] 兌為澤(卦一百七十二)。
下經從聚為星卦到天生道卦共計八十四卦如下:
[聚] 聚為星(卦一百七十三),[散] 散為雲(卦一百七十四),[粟] 雲水粟(卦一百七十五),[尚] 水月尚(卦一百七十六),[谷] 月水穀(卦一百七十七),[交] 水雲交(卦一百七十八),[元神] 生空元神(卦一百七十九),[意] 形死意(卦一百八十),[乏] 星空乏(卦一百八十一),[燎] 形日燎(卦一百八十二),[靈] 靈為生(卦一百八十三),[亡] 亡為死(卦一百八十四),[問] 死水問(卦一百八十五),[命] 水生命(卦一百八十六),[昏] 死月昏(卦一百八十七),[雨] 雲生雨(卦一百八十八),[兵] 死雲兵(卦一百八十九),[岐] 月生岐(卦一百九十),[竭] 雲死竭(卦一百九十一),[往] 生月往(卦一百九十二),[罔] 死空罔(卦一百九十三),[色] 形生色(卦一百九十四),[暮] 星死暮(卦一百九十五),[旭] 生日旭(卦一百九十六),[冷] 火死冷(卦一百九十七),[旺] 生火旺(卦一百九十八),[盲] 日死盲(卦一百九十九),[足] 生星足(卦二百),[回] 生死回(卦二百零一),[劫] 死生劫(卦二百零二),[見] 星形見(卦二百零三),[獨] 空日獨(卦二百零四),[對] 日月對(卦二百零五),[匯] 雲星匯(卦二百零六),[換] 死星換(卦二百零七),[燦] 日生燦(卦二百零八),[幻] 雲空幻(卦二百零九),[矛] 形月矛(卦二百一十),[包] 山月包(卦二百一十一),[陣] 雲雷陣(卦二百一十二),[舉] 雲日舉(卦二百一十三),[盾] 星月盾(卦二百一十四),[猛] 星日猛(卦二百一十五),[津] 雲月津(卦二百一十六),[明] 日星明(卦二百一十七),[戶] 月雲戶(卦二百一十八),[漫] 星雲漫(卦二百一十九),[衡] 月日衡(卦二百二十),[漏] 風雲漏(卦二百二十一),[汛] 月澤汛(卦二百二十二),[候] 生雲候(卦二百二十三),[廁] 月死廁(卦二百二十四),[訓] 死日訓(卦二百二十五),[慧] 星生慧(卦二百二十六),[覓]月空覓(卦二百二十七),[範] 形雲範(卦二百二十八),[局] 月星局(卦二百二十九),[式] 日雲式(卦二百三十),[既濟] 水火既濟(卦二百三十一),[未既] 火水未既(卦二百三十二),[場] 風月場(卦二百三十三),[首] 雲澤首(卦二百三十四),[景] 景為月(卦二百三十五),[亮] 亮為日(卦二百三十六),[蒸] 澤日蒸(卦二百三十七),[運] 星風運(卦二百三十八),[莫] 死澤莫(卦二百三十九),[得] 風生得(卦二百四十),[伏] 死風伏(卦二百四十一),[失] 澤生失(卦二百四十二),[穎] 澤星穎(卦二百四十三),[清] 日風清(卦二百四十四),[勁] 雷星勁(卦二百四十五),[高] 日山高(卦二百四十六),[耳] 死形耳(卦二百四十七),[自在] 空生自在(卦二百四十八),[門] 死山門(卦二百四十九),[威] 雷生威(卦二百五十),[危] 死雷危(卦二百五十一),[倫] 山生倫(卦二百五十二),[暴] 死地暴(卦二百五十三),[理] 地生理(卦二百五十四),[迷] 死天迷(卦二百五十五),[道] 天生道(卦二百五十六)。死雷危(卦二百五十一),[倫] 山生倫(卦二百五十二),[暴] 死地暴(卦二百五十三),[理] 地生理(卦二百五十四),[迷] 死天迷(卦二百五十五),[道] 天生道(卦二百五十六)。死雷危(卦二百五十一),[倫] 山生倫(卦二百五十二),[暴] 死地暴(卦二百五十三),[理] 地生理(卦二百五十四),[迷] 死天迷(卦二百五十五),[道] 天生道(卦二百五十六)。
“本經”部分,主要是
《鬼谷歸藏經》的“陰”、“陽”,分別呈中斷的與相連的線條形狀,即“陰”用“- -”與“陽”用“一”表示。古人“取類比象”,用陰陽範疇來歸納剛柔、仁義、寒暑、
在“陰”與“陽”觀念得以確立的基礎上,伏羲取法天、地、人、鬼 由於“天道”特性為陰與陽,“地道”特性為柔和剛,四才中每“才”便有兩種變化可能,四才排列組合最多形式為十六種,聖人依此取像創立了 《“爻”的原意也就是陰陽之交變。十六經卦名稱為:乾卦、坤卦、艮卦、震卦、巽卦、兌卦、坎卦、離卦、亮卦、景卦、聚卦、散卦、實卦、虛卦、靈卦、亡卦。《經卦解》概括十六卦的性質是:“乾,天、大、健也;坤,地、小、順也;艮(gèn),山、靜、止也;震,雷、懾、動也;巽(xùn),風、進、入也;兌(duì),澤、出、說也;坎,水、流下、陷也;離,火、炎上、麗也;亮,日、光、光明也;景,月、暗、黑暗也;聚,星、合、聚合也;散,雲、分、分散也;實,形,有、有形也;虛,空、無、無形也;靈,生、命、生命也;亡,死、薨、死亡也。”
鬼穀子將“十六卦”兩兩相重,構成二百五十六個不同的八畫卦,即“二百五十六卦”(也稱“本經卦”),每卦中的兩個經卦符號,居上者稱為“上卦”(也稱“外卦”),居下者稱為“下卦”(也稱“內卦”)。如《定卦》的“巽上聚下”,“上卦”是“巽”,“下卦”是“聚”,可稱為“巽上聚下”。“二百五十六卦”每卦皆有八爻。鬼穀子作《本經》後,“- -(陰爻)”,以“六”表示;“—”(陽爻)”,以“九”表示。此時四爻的十六卦乾坤卦、艮震卦、巽兌卦、坎離卦、亮景卦、聚散卦、實虛卦、靈亡卦。按著《經卦解》“十六卦相對”是說上面八對是對卦,以突出其間矛盾、對立的屬性。
八爻的位置稱作“爻位”,自下而上分別為“初”、“二”、“三”、“四”、“五”、“六”、“七”、“上”。如《定卦》(巽上聚下)自下而上的八爻分別稱為“初九”、“六二”、“九三”、“九四”、“六五”、“六六”、“九七”、“上九”。
本經卦、爻辭,即係於卦畫下的文辭,其中一卦一名,卦辭為每卦一則,總彖全卦卦意;爻辭每爻一則,分述各爻爻義。《鬼谷歸藏經》共有二百五十六卦、二千零五十爻,因而相應的也有二百五十六則卦辭和二千零五十則爻辭(由於《乾》《坤》兩卦各有“用九”和“用六”的文辭,故將其併入爻辭之中,即總計二千零五十則爻辭)。
《鬼谷歸藏經》備包有無,彌綸天地,思想高度發達。
有關經濟思想:
人在天地間是必須要勞動的,提倡通過勞動得到報酬。如“日出而作,順應天道。作而得食,順天應道”。指出可以做事的地方有“作於野,作於市,事廟,作於田等等”,還可以大家在一起做“群作”,指出有些事情不可做,如“匪事”,做了“征凶”。不提倡不勞動,如“不作,勿用”。
做事用人講究“熟配”、“強配”、“元配”,沒有辦法了再選擇“蒙配”。不論用什麼樣的人,都要“正位擇人,配以信”。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首先考慮“配巽”“配兌”,就是讓你在做事情前,首先考慮投入與產出。投入選擇的好,就會“利入,順,利有悠往”。產出要注意“利出,行衡,平機樞”,這樣才會達到“鼎配而舉”,而“鼎配而舉”,就是為了“以成事”。
貨幣思想指出“幣於通市”,貨幣就是用於疏通市場財貨的。而“交於奴”是用人要付薪水的。而“交於妾”是指出取得貨幣是可以養家糊口的。“幣畜府庫”可以使國庫充盈,但不能用雄厚的儲備“噬人”,否則最終結果是“兇”。